3月22日上午,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區域公共品牌“景谷大白茶”新W發布會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
發布會上,景谷縣委副書記、縣長鄧世武發布新W,并宣布“景谷大白茶”區域公共品牌正式發布。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躍彬介紹了科技助力景谷大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申時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茶葉和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陸傳坤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新華通訊社云南分社、云南日報、《普洱》雜志等37家新W媒體單位的記者應邀參加新W發布會。
據悉,景谷已發布《景谷大白茶加工技術規程》《景谷大白茶》兩個團體標準,完成數字白茶產業鏈追溯平臺和古生物化石展陳館建設,實現景谷大白茶品種“秧塔大白茶”茶樹品種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2022年度,景谷榮獲“白茶產業統籌發展先行縣域”、“茶業百強縣域”榮譽稱號,入選“茶業最具投資價值縣域”榜單。
【資料圖】
景谷大白茶的故鄉景谷縣位于無量山系中一塊美麗富饒的綠色生態寶地,是北回歸線上的傣彝之鄉,素有“無量寶地·千景之谷,綠海明珠、茶祖之源”的美稱。景谷縣還是茶馬古道重鎮,是歷史悠久的普洱茶重要生產基地,是云南白茶的核心產區。
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乾隆年間,景谷茶農精心采制單芽白茶,用紅絲線編成穗狀“茶束”進貢皇家,因其條索優美,猶如龍須一般,茶性高潔、清雅,獨具皇家氣質,深受乾隆皇帝喜愛,被授予“白龍須貢茶”稱號。上世紀80年代,以景谷大白茶為原料制作的“白龍須貢茶”被評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并作為國家級名茶之一載入《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
正是景谷縣不可復制的地理氣候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景谷大白茶的優良品質,成就了這一“株”來自大自然的精品白茶。
據介紹,云南省農科院自2015年開始定點幫扶普洱市景谷縣,幫助景谷縣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科技支撐景谷農業產業的發展。依托科技資源,緊緊圍繞“景谷大白茶”這一重大區域公共品牌,以提升茶葉品質為目標,以增強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為核心,以打造有機、綠色為重點,以改善加工工藝為手段,重點開展良種培育工程、 低產茶園改造工程、生態有機茶園建設工程、基層合作社幫扶工程、智力提升工程“五大科技工程”,全方位推進景谷大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W發布會上,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申時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云南白茶相比較福建白茶具有的一些特點和優勢,歸納起來就是說景谷大白茶具有優秀的大葉種茶基因,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氣候特點,其工藝不炒不揉,還充分利用了景谷當地的氣候特點、光照條件,采用室內萎凋結合“日曬”為主的加工工藝,同時,還因其內含物質豐富,茶的醇厚度好,具有獨有的喉韻,且后期陳化空間大。
近年來,正因為白茶具有的多種特點和優勢,白茶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歡,景谷大白茶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下一步,景谷縣將立足景谷資源稟賦、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優勢,依托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圍繞打造“中國大葉白茶之鄉”這一目標,以“調結構、建基地、引龍頭、樹品牌、爭效益”為理念,把“景谷大白茶”打造成為市場知名品牌和中國高端白茶的主產區,持續寫好以茶興業、以茶富民、以茶為媒這篇大文章。
來源: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